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五金资讯
电动工具出口需“协同做战”规避尺度风险
来源: 未知     发布日期:2012-05-16
A+ A- 打印

          近年来,电动工具行业日趋全球化---在数年前还完全集中于欧洲、北美和日本的出产市场,现今已大部门转移到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已经成为手提式、便携式等各种电动工具的出产大国。    

        而目前我国电动工具产品与零部件的制造商仍鱼龙混杂,质量和安全水平参差不齐,始终大而不强。跟着出口量的增大,全球化的电动工具市场还给商家们带来了新的实际运作挫折。不同的国家设立不同的法规;不同的海关需要不同的程序,如何规避各种尺度所带来的风险便成为各厂家话题的焦点。    

        协同做战    

        一种产品要进入多个国家多个市场,通常都要按照各国尺度要求进行大量的测试。可想而知,产品出口程序复杂,风险系数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通常直接引进、使用别国或国际提高前辈的技术尺度,这样既有利于进步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又有助于打破商业技术壁垒,同时还扩大了产品市场。    

        荷兰KEMA质量认证有限公司拥有近80年历史,是家乐福、欧尚、百安居等众多零售商和采购商的合作伙伴,目前介入了电动工具领域的尺度委员会和工作组,在中国上海、德国和荷兰等地建有电动工具CB测试实验室,提供全球范围的验货、测试和认证服务。通过KEMA-KEUR测试和认证的产品,不仅可以同时获得一份CB或CCA测试讲演,还能够利便地转成其他国家的讲演,从而无需太多的重复测试就可以获得各国的认证标志,可以进入多国市场    

        因此,电动工具制造商们可以选择KEMA这样的国际协助认证公司开展合作取得合用于不同国家不同产品的认可证书。   

        做尺度的主导者   

        对于一些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协同有认证公司做出口工作是比较可行的策略。但使用国外技术尺度的战略,往往要受诸多专利的限制。在别人的规则下行事,仍旧很被动。

        有专家以为,要规避电动工具出口壁垒的风险,企业实施技术尺度战略的最高目标就是要形成自己的技术尺度,然后推而广之成为行业尺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跨越技术性商业壁垒。   
 
        从商务部科技司关于技术性商业壁垒的调查中了解到,目前电工工具企业出口尺度还受制于人,缺少联合是技术壁垒碰到的主要难题之一。    
 
        特别是电动工具这个会萃了众多中小企业的行业,要想有实力应对外来的压力,就要加强企业间的磋商与建立战略同盟,形成一定规模后,技术有多方跟随,才轻易制定并形成行业尺度。    
 
        中国电器产业协会电动工具分会秘书长张传富表示,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两大地区电动工具企业"抱团取暖"的联合已初见效果。   
 
        以浙江省永康市为例,拥有大大小小的电动工具企业上百家,年产值超过20亿元,该地区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了众多临近电动工具企业落户其中,现已形成了电动工具工业集聚,该地区电动工具行业拥有更强盛地出口实力。更值得关注的是江苏启东市天汾科技五金产业园的建立,为启东电动工具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动力。在这个人口不到4万人的乡镇,能出产电动工具整机150多个品种、配件1300多种,出口量逐年攀升。   
 
        企业要规避出口所带来的风险,不论是请认证公司协助,仍是采取联合"抱团取暖"的方式,我国电工工具企业都要树立技术尺度战略意识,选择适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还应当充分利用世贸组织有关协定中的有限干涉干与原则和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构筑起自己的技术壁垒体系,力争在规避风险的同时获取最大利益。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