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今夏的高温,让空调市场恢复了些许“温度”,但家电企业的信心仍然没有恢复,因为家电市场的基本面并未扭转。空调市场上半年的增长无法改善今年家电行业的经营局面,企业仍然在建设第二增长极,以预防家电消费市场进一步萎缩的风险。 同时也有观点认为,空调市场的增长不具可持续性。自2019年以来,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下跌之后,空调消费需求在今年集中释放,得益于气候条件进一步恶化,以及去年的消费需求受到了疫情的抑
家电企业上半年业绩悉数亮相,整体呈现复苏态势。根据东方财富Chioce数据统计,截至8月31日,90家家电上市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报告,超六成企业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多家龙头企业业绩持续向好。 综合来看,90家公司合计实现营收7409亿元,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6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其中实现营收、净利双增的企业有38家,占比超四成。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白电三巨头”(美的
国美位于北京的门店正在接连关闭。9月12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看到,国美旗下的大中电器玉泉路店、门头沟店,国美电器公主坟店、世纪金源店等均已撤店,部分由苏宁接盘。而在曾经的大中电器标杆门店中塔店内,记者也发现戴森、BOSE等知名品牌已经接连撤柜,三星、华为等柜台也均无展示样机。同时,国美的预付卡“美通卡”也面临着无法正常使用的局面。眼下,在尝试了“类加盟”以及直播转型之后,国美也难以为自己成功造血。资
步入成熟期的家电产业,特别是白色家电企业,现在的生存和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的生长空间和机会,又在哪里?透过最近海尔智家、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相继发布的2023年半年报,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随着海尔智家、美的集团、格力电器,三家被认为是白电行业发展标杆的企业,相继发布2023年上半年经营业绩。这不只是为外界洞察三家企业近年来的发展、转型和经营质量提供了参考,同时也让更多白色家电从业者们对产业未来的发展后劲
中国家电出海看广东,广东家电出海看顺德。作为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佛山顺德区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经历了从模仿到引进再到创新的30多年发展后,逐渐形成千亿级家电产品产业集群。据新华社报道,2022年,顺德家电产业产值接近3700亿元,同比增长5.9%,成为稳经济的重要支撑。目前,顺德家电总产量约占全国15%,出口额约占全国10%,家电产业本地配套率高达80%,全区现有家电产业有生产及配套企业3000
伴随着618促销季的结束,家电市场的销售竞赛进入下半场。数据显示,今年7月,各品类的高端产品线仍保持了增长活力,线上线下的销量和零售额均出现了增长;而此前增速显著的小家电线上和线下的销量及零售额均出现下滑。 大尺寸彩电越发受欢迎 近日,奥维云网(AVC)披露检测数据,7月彩电线上零售额规模同比减少18.9%;均价为2346元,同比下降8.9%;15000元以上价位的彩电零售额占比2.6%,同比微降0.5%;不同彩电尺寸中,75吋以
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家用电器出口38.73亿台,同比增长10.1%,其中从顺德区销往全球的家电产品占全国总出口数量的15%。 顺德聚集着这样一群出口小家电企业,从挂靠广交会展位开启外贸生意到凭借自有品牌出海,它们搭上过外贸快速发展的时代快车、也曾遇上过山车式的国际环境变动,灵活地穿梭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市场中。 数十年来,顺德小家电产业从“露尖”到领先,产业链配套逐步完善、规模逐渐壮大。值得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7月31日)下午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在会上介绍,2022年,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5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家电行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45亿元,同比增长7.1%。从利润来看,利润实现了674.9亿元,同比增长20.2%。由于家电产品升级、附加值提升,在利润上也有所体现,家电行业成为工业稳增长、促消费的重要引擎。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措
数据来源:慈溪市经信局 慈溪人常说:“制造一件小家电,不到1小时便可在慈溪找到全部零部件并完成组装。” 浙江慈溪全市有2000多家家电整机企业、近万家配套企业,产品涉及2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在产量上,慈溪生产制造了全球约60%的小家电,市场规模达千亿,电熨斗、电吹风、电暖器等多个细分品种产量位列世界第一。 慈溪这座世界级的“小家电之都”是怎样炼成的?慈溪人如何把不起眼的小家电做成产值千亿级的大生意
今年一季度,经济回暖,餐饮、旅游等领域消费复苏,而家电市场,由于其低频消费、换新需求不紧迫等耐用品消费属性,复苏步伐相对较慢。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家电市场销售额累计达1464亿元,较上年同比下滑4.9%。 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家电行业一季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一季度,家电市场内销需求有所改善,产品结构延续升级,高端、趋势品类占比上升,套系化、集成化、智能化趋势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