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五金资讯
对话:寻找磨料磨具行业春天
来源: 未知     发布日期:2012-05-30
A+ A- 打印

          有企业认为转型是早死,有企业认为转型势不可挡,但绝大多数企业都面临一个难题:怎么转?接下来行业环境如何,走势如何?本刊对话鲁信高新总经济分析师梁志宏(以下简称“梁”),四川大学720研究所教育部辐射物理及技术重点实验室、超硬材料及制品研究室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罗伯诚(以下简称“罗”),共同探寻行业转型升级的春天。

  《磨》:目前您所了解到的行业现状。

  梁:进入6月份后,刚玉生产下降明显,主要表现在国内磨具企业的需求量下降的影响,拉闸限电限制了部分棕刚玉企业的生产。磨具生产上半年的形势不错,大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高档产品的研发生产力度,去的较好业绩,压产、减产、停产的都是普通产品生产的小企业,受收缩政策的影响,资金周转困难。

  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普磨比较困难。总体产能过剩加上国家对“三高”企业的明显调控政策的挤压,直接制约普磨企业的发展,但不少企业危机意识较差,对于转型升级存在认识误区,看不到转型升级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必由之路。按照最近在成都召开的《2011APEC中小企业峰会》上的说法,10%企业在升级或已升级,20%企业在转型或已转型,剩下的处于困境之中。估计磨企行业也差不多是这样。

  《磨》:大多数磨企认为,“转型立马就死,不转型就晚点死,迟早都是死”,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梁:转型是必须的,且越早越好。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不少转型的磨企收益都不错,甚至说订单不断,效益大增,没转型的做普通大路货的小企业步履维艰,归根到底,转型就是企业要有自己核心的竞争能力,有自己特有的技术和销售能力。

  罗:企业有这种看法,是没有正确看待转型,有点听天由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老路走不通,另辟蹊径就是必然。顺应经济发展的规律就不会死。当然,转型必定会有一个短时期的痛苦过程。

  《磨》:不少普磨企业目前在进军超硬材料及制品行业,请您谈谈其中的利与弊?

  梁:超硬材料我们国家很大量了,少数高水平的还不行,但是超硬制品方兴未艾。目前,我国是个发展不平衡的,超硬和普磨都有很大的需求,超硬制品在某一定程度上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因为超硬制品价格高,需要高昂的设备代价,不可能替代普磨。我们2010年在德国的国际磨削技术展上看到,超硬制品的发展停滞,而普磨却又有了新的发展,当然普磨的发展主要显示在陶瓷微晶磨料制品,超硬制品的范围还是很广的,小企业只要有一个小的技术领先就可以做的不错。

  罗:进军超硬材料行业其实是抓住了发展机遇,跟上“以D代C,以B代A”潮流的表现,利大于弊。我国有年产上百亿克拉超硬材料的能力,为发展各种超硬材料制品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现代磨削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多种新材料的加工需要,为超硬材料制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具体企业瞄准超硬材料制品哪一部分,应加强前期市场调研,定位清晰,根据自身能力做有特色的产品,才能谋得出路。

  《磨》:众多磨企坦言今年生意十分难做,上半年情形十分不好,请您预估一下下半年的发展趋势。

  梁:上半年的情况看,有的好,有的不好。

  罗:普磨的情况不会很好,从国内外大势看,短时间里好不了。国外相关机构预测2-3年内甚至更长时间经济形势不会好转。但所谓危机,就是危中带机,普磨也可考虑往高速磨削、重负荷磨削方面发展,这是一个重要发展领域。还有非磨料磨具领域也可尝试。此外,企业也应切实加强自身的管理升级,补好内部管理漏洞,实现依靠技术和管理两条腿走路。

  《磨》:您认为具体哪些主要因素会影响行业未来发展?

  梁:政策的影响巨大,我们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研究政策,死路一条,至少发展缓慢。从去年到今年的情况来看,政策的落实力度越来越大,其他的因素就是资源的限制越来越大,好矾土会越来越少就是例子,人力资源的成本持续上升,能源危机加剧,上半年有许多地方限电。
  罗: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来看,国际环境近几年可能缓不过来,而国内通货膨胀严重,人工成本压力大,资金链紧绷、能源紧张等问题都会影响到行业未来的发展。

  《磨》:据媒体报道说下半年国家及地方将会出台一些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您所知的有哪些?企业对此应该抱什么样的态度?

  梁:估计会出台一些支持小企业的政策,但是会和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挂钩的。比如说,有技术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会随便支持一般企业的。上次金融危机国家延缓了调结构转方式的时间,这次就会下功夫的。(所谓的下功夫具体体现在哪?)管理严格,具体的很多方面都感觉到的,政策只能说是改善外部环境,政府是引导和逼迫的,行业有政策支持的方面,任何行业都有,2010年鲁信高新就拿到了国家重大专项的研发课题,不要全部的

  搞一个产品就很牛了,大企业也是从小发展起来的,新大新不是上市了,不就是抓住了光伏产业的机遇么。要仔细研究的,有很多政策都是含金量很高的,要具体研究才能行。

  罗:从公布的统计数据等来看,目前仍处于“国进民退”的阶段。国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较少,但出于税收、就业、稳定等诸多考虑也会出台一些相应的扶助政策。企业不应该对政策抱持消极等待的心态,要知道,政策能缓解环境压力,但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企业应多花心思练内功,主动进行改革升级或转型。(文《磨料磨具》杂志记者∕方斌)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