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交家电资讯
零售变局:京东、国美、苏宁 谁主沉浮?
来源: 未知     发布日期:2012-02-07
A+ A- 打印

          依靠生产商返点,挤占供应商资金,传统零售商业形态的畸形发展能否持续?近年来,电子商务风生水起,国内零售业会不会迎来二次革命?

  刚刚过去的2011年电商这两个字可谓是悲喜交加,有赢得投资拼命扩张规模的,也有无以为继破产关张的。有人认为2012年电商将会进入寒冬,但也有人乐观的认为2012年将是电商的破冬之旅。尽管舆论一致认为电商这个行业前景一片光明,但行业发展当中你死我活的争斗不能避免。2012年究竟谁会过得更好呢?

  京东崛起

  早上9点25分,李陈东在网上购买京东商城的手机提交了订单,12分钟后,9点39分,远在京郊的仓库,这个订单已经受到了出货通知,9点58分,仓库里的出货员已经配好了订单上的产品,送上了包装线,在这里,每一单的产品都被配送到不同的区域,进行扫描分拣,送到相应的配送车。下午2点,京东商城的配送车到达西三旗物流区,配送员们开始按小区分拣货物。下午2点38分,配送员出发了。下午3点零2分,李陈东收到了5个小时前购买的手机。就这样,一笔笔交易的迅速完成,加速了商品和资金的高效运转,京东也就此完成了一个零售业的奇迹。

  2007年,京东商城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2008年,京东销售额突破10亿大关,2010年,京东的销售额更是达到了102亿,很多业内人士也预测,2010年,京东的销售额将达到300亿元。

  为了保证京东的效率和用户体验,刘强东每年也要亲自实践京东的配送。刘强东在实践中深知,今日零售之战的核心战术就是要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了扩大份额占有市场摊销成本,京东走进了扩张的快车道,拿到了超过百亿的投资,刘强东开始搭建京东进一步扩张的平台,与此同时,京东也把战线拉得更长,从原来主营的3C产品扩张到了百货服装,力求横向扩大自己的销售规模。

  刘强东不仅要成为电子商务的老大,他更是对传统的零售业下战书。刘强东认为,“五年内,最大的电子商务一定会超过传统零售商,会成为中国最大的零售商”。

  虽然京东的销售额仍然与国美苏宁的体量相去甚远,但是对这场商战,刘强东信心满满,刘强东说,“传统零售业几千个店面需要无数的租金,巨额的成本在那,而电子商务只要几千台服务器,所以我们是拿2千台服务器去跟2千家店面在竞争,我觉得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京东的崛起,为传统零售企业控制成本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让零售业的价格战和效率战越打越激烈。刘强东表示,“赢得价格战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地降低运营成本,京东商城目前的运营成本已经比传统零售商低了50%,未来的价格战不管打多少年,我们都不怕。”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滕斌圣称,“这个竞争就好像两支军队去打仗,各有各的据点,都在往外扩张,到一定的时候,他们终于就短兵相接了。”

  京东商城十年磨一剑拿到了上百亿的投资雄心勃勃的在电子商务领域开疆拓土,但深究它的商业模式,依然是和传统零售业一样以低价换市场,拼的是谁更有钱。尽管这样的营销策略充满了风险,但面对巨大的市场,前来分一杯羹的人趋之若鹜。苏宁易购算是其中典型的案例。

  苏宁易购后来居上

  在淘宝、京东、当当引领着电子商务的混战时,一匹黑马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苏宁易购在短时间内销售额成为仅次于京东的B2C电子商务企业。

  据苏宁易购常务副总经理李斌称,今年苏宁易购2011年销售额预计会达到70亿-80亿,而第三季度已经仅次于京东,超过了卓越亚马逊,排到自主式B2C排名的第二位。虽然苏宁易购七八十亿的规模仍与京东有一定差距,但苏宁易购却完成了一个让业内刮目相看的奇迹。苏宁易购在2011年上半年实现了盈利,这在电子商务领域是目前没有。对于盈利的原因,李斌表示,苏宁易购共享了苏宁集团一千多亿的销售规模的后台基础,所以在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方面较低。

    2011年,京东拿到了15亿美元的融资,然而如此巨额的资金仍然无法帮助扩张中的京东实现盈利。刘强东坦诚,目前京东物流投资最大,需求巨大的资金,但目前的销售规模无法覆盖掉投资带来的成本。

  电子商务零售后台的数据和物流体系建设原比想像中的投资巨大,这使得多数的电子商务企业虽然销售额巨大,但却无法实现盈利。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表示,电子商务前台形成了客流之后,后台的物流系统和采购系统的投入在一定意义上比传统零售业的投入还要大。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并不意味着传统零售业能在网络零售业中胜出,因为国内多数电子商务企业还处于成长和投入期,仍然需要一定时间的投入和培养。

  滕斌圣指出,电子商务企业和别的业态一样,前期需要比较长的培育,一上来就要盈利是非常困难的。亚马逊实现盈利经过了7年时间。

  就在电子商务巨头和传统零售巨头争抢份额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代理商和品牌商都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加入到网络零售的混战中。

  据了解,2010年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5231亿元人民币,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3%,而2011年,我国网络零售总额将突破7000亿元人民币。商务部发布的《十二五电子商务指导意见》中指出,2015年网络销售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要提升到9%以上。电子商务战场已经是各家必争之地。

  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为民表示,2012年,极有可能网购社会零售的总量会达到12万亿,希望在未来10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占中国网络零售的2%-5%的水平。

  传统零售业遭遇生存瓶颈

  京东的崛起,苏宁易购的后来者居上,以及成千上百个电子商务企业都在壮大,意味着零售业的商战如火如荼。电子商务不但悄然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使传统零售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电商冲击之下,传统零售业的生存现状如何?

  提到中国的零售巨头,在2、3年前人们言必称苏宁、国美,但眼下电商的硝烟弥漫,网络零售总额正处在连年上升的态势,靠扩张门店增加销售额的传统零售业不得不转变发展策略。

  赵瑞峰是北京国美西坝河店的店长,在2012年的圣诞、元旦期间,他要带领他的店完成4120万的销售额目标,而这个任务比去年提升了18%,他感到不断提升的销售目标成为他这2年最大的压力。

  国美电器总裁王俊州表示,在过去的10年,单店经营效益并不是零售商追求的首要目标,中国零售曾经上演的是急速扩张门店的战争。“在过去的10年中,企业更多通过门店的建设和全国网络扩张来实现规模扩张,这种增长的主要方式来源于店面数量的增长。”

  然而随着一二线城市门店数量的饱和,国内的连锁零售品牌开店的速度都在不断减慢,提高单店的效益成了更重要的增长途径。孙为民表示,“我们一二级市场的开店相对的饱和程度在提高,这使得投资收益和投资效率、再开店得边际效益开始递减。”

  据悉,2011年上半年,苏宁的营业总收入比去年增长22.68%,国美2011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8%,这意味着更多的增长要靠每个门店经营效率的提高,而不是开新店去拉动。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