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乙烯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生产规模和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乙烯及其衍生品供应缺口仍大
国家产业研究机构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乙烯总产能为1531万吨/html/wujin/年,同比增长1.3%;产量1516.7万吨,同比增长6.9%;净进口量106.04万吨,同比增长34.4%;表观消费量为1621.7万吨,同比增长8.3%,乙烯产量基本和表观消费量同步增长。
目前国内的乙烯消费主要体现在下游衍生物上,其中60%用于聚乙烯的生产。在消费量统计上采用当量消费量来评价乙烯的实际需求,2011年我国消耗当量乙烯约为3000万吨,乙烯当量消费量自给率约53%,还存在较大的供应缺口。
中石油吉化研究院郭贞姬撰文指出,由于我国建材、家电、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2012年对聚乙烯、苯乙烯、合成橡胶等乙烯衍生品的需求量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速,从而带动乙烯市场需求的增加。预计2012年全年国内乙烯当量需求量为3112万吨,较2011年增长3.7%,到2015年达到3800万吨。未来几年我国单体乙烯基本能够实现自给,而当量乙烯消费量缺口仍较大,我国乙烯工业仍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产能不断增加主要集中在石化双雄
在我国乙烯生产的三种路线中,大多数仍以石脑油(含加氢尾油等)为原料制乙烯路线为主,占总能力的96.8%,装置生产能力为1481.5万吨,装置平均规模为54.8万吨,高于52万吨的世界装置平均规模。其中,单套规模达80万吨及以上的装置有8套,占总产能的52%。国内主营炼厂乙烯装置产能主要集中在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占国内总产能的86%。其中中石化下属乙烯生产厂家为14家(包括上海赛科、南京扬巴、福建联合石化和天津中沙石化4家合资企业),共有15套装置,总产能952.5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64.2%;中石油下属生产厂家为6家,共9套装置,总产能为371万吨,占25.1%。
据中国乙烯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11年国内石脑油制乙烯总产量为1515.6万吨,同比增加6.8%。其中,中石化乙烯产量为1002万吨,首次突破1000万吨,同比增加83.1万吨,占国内乙烯总产量的66.1%;中石油因独山子石化等6套装置检修,全年乙烯产量同比减少14.7万吨,为346.8万吨,占国内乙烯总产量的22.9%。
目前,国内已基本形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乙烯产业聚集区,合计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70%。为适应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满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石化产品需求的增长,新疆、甘肃、四川、湖北等中西部地区已建成、改扩建或正在建设一些大型乙烯装置及其下游配套生产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乙烯产量不断快速增长,从1983年的65万吨到2002年突破500万吨,达541万吨,用了19年;而从2002年超过500万吨,到2007年超过1000万吨大关,达1023万吨,只用了5年;从2007年突破1000万吨到2011年突破1500万吨,只用了短短4年的时间。
2012年,随着中石油抚顺石化、四川石化两套80万吨乙烯等项目的建成投产,2012年年内乙烯产能将达到1700万吨的新高点,如果按照这个发展速度,到2015年全国乙烯产能将超过2000万吨。
煤制烯烃异军突起或占半壁江山
2010年8月,神华包头30万吨/html/wujin/年甲醇制乙烯项目的投产,意味着我国乙烯生产达到3种原料工艺路线,即石脑油、CPP(重油深度催化裂解制乙烯技术)和甲醇制烯烃(MTO)。MTO路线的企业有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和中国石化中原分公司,占总能力的2.3%;采用CPP路线的企业仅有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占总能力的0.9%。
记者在近日举办的第17届全国乙烯年会上了解到,受到原料成本大幅上涨及市场需求滞销的双重因素影响,2012年全国25套以石脑油裂解制烯烃装置的毛利率大幅下降,甚至在二季度出现全面亏损的局面,现绝大多数乙烯装置还处于降负荷运行状态。然而以煤制烯烃工艺技术制烯烃的装置却异军突起,神华包头煤化工公司甲醇制烯烃产品逆市走红,吨乙烯成本比传统的石脑油裂解工艺技术路线低2000元左右,今年上半年已实现利润6.1亿元。
据煤化工业内人士介绍,未来3~5年,煤制烯烃技术工艺装置将会占据我国烯烃工业装置的半壁江山。据不完全统计,在近3年内,国内准备开工建设的煤制烯烃装置有可能突破36套(含正在试车的装置),这些煤制烯烃装置绝大多数拟建在我国西部地区的煤炭大省,届时煤制烯烃新技术将会彻底改变我国烯烃工业“东富西贫”的格局。
据了解,计划在建的项目有内蒙古7套、陕西7套、新疆4套、宁夏3套、山西3套、河南2套,另外安徽、贵州、山东、甘肃、浙江、辽宁、青海等省也正在做煤制烯烃项目的前期工作。在上述项目的投资立项建设单位中,中国神华、中煤集团、大唐国际、中国石化和蒲城清洁能源化工等公司的建设规划设计规模均超出年产180万吨甲醇、60万吨聚烯烃的装置规模,预计未来3~5年国内建成投产的煤制烯烃新技术装置数将超过我国现有的石脑油裂解制烯烃装置数。
石化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指出,现在我国每年进口几百万吨的聚乙烯,其实主要是一些特殊牌号和高端产品。我国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的人士希望在“十二五”期间,乙烯工业能在高端技术方面有一些突破。现在看来,国内甲醇制烯烃的项目多为生产普通型聚烯烃产品,因此一旦大量投产,低端同质化竞争将趋于白热化。